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长于理气和胃,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者小茴香多用。

来源:远盛餐饮 时间:2017-06-22 18:06:20阅读数:

介绍编辑栽培简介以阳光充足、肥力中等,排水通畅的砂壤域壤土为好,整地施足基肥,特别是温暖的地区可作多年生栽培,基肥更要施足,每亩用厩肥或堆肥1000-2000kg,深耕细耙,做成1.2-1.5m的高畦(南方)或平畦(北方)。

性状鉴别种植方法南方分春与秋播,北方只能春播,4月上旬开始播种。南方春播2-3月,秋播9-10月,以产茎叶蒸茴香油为目的者,宜秋播,因越冬后的苗生长快,比当年春播的收割次数多,产量高。播种密度应视收获部位及土壤肥力而定,收茎叶及地方力差者可稍密,行距33cm条播,或33×25cm穴播,每亩用种子0.6kg左右。收果实者,行株距可增至50×33cm,第亩用种子0.5kg左右。播种方法,条播开7cm左右深的浅沟,穴播挖7cm左右深穴,将种子均匀地撒入穴或沟内,每穴播种10-15粒,后覆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度,北方空气干燥,其上再盖糠灰、稻壳、碎麦草等保湿,有利于出苗。四川将每亩所用的种子与200kg草木灰拌匀过筛后加入人畜粪尿80kg,播时每穴撒种子灰一把,每把有种子10-15粒,如土壤干燥,应先浇稀薄粪水再播种。分株繁殖1、间苗播后保持土壤湿润,若温度适宜,10天左右可出苗,若温度低则出苗慢。苗高15-20cm时可间苗,穴播每穴留苗5株左右,条播每隔10cm左右留苗一株,如有缺株,可带土移栽补上。

  2、中耕除草可在植株生行阶段,第年进行3-5次,浇水和下大雨后土壤板结应及时中耕,苗幼小时松土宜浅,以后可以稍深,要做到地里无杂草。特别是冬前最后一次中耕除草要结合培土认真进行,培土可保证安全越冬,清除杂草可消灭越冬虫卵和病菌,有利于来年丰收。

  3、追肥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根据土壤肥力高低,生长好坏,追肥适量的肥料。前期以长叶为主,可施适量的氮肥,膈期以开花结果为主,应增施磷钾肥。还可在每年6-7月的开花结果期,用2%过磷酸钙进行2-3次根外追肥,能提高果实产量。

  4、灌溉排水小茴香喜湿润怕积水。因此,天旱要及时灌溉,特别是每次采收茎叶以后,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使植株迅速萌发更新。雨季挖通排水沟,防止水涝为害。病虫害防治茴香菜的虫害

茴香菜的虫害(7张)

 

1、灰斑病(Cercospora foeniculi Magn.) 初期茎叶上出现圆形灰色小斑,后变黑色,严重时全株变黑死亡。防治方法:早播,使其在雨季前开花结果;高温多雨季节喷1∶1∶100波尔多液,每7天一次,连续2-3次。

  2、黄凤蝶(Papilio machano L.) 是茴香的重要害虫,分布地区广。在北方一年发生1-2代,在江苏、江西一年多至4-5代,世代重叠,10-11月末代幼虫在残株、枯枝落叶或向阳避风的场所化蛹越冬。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清园、处理残株,以及掌握在害虫幼龄期喷洒Bt乳剂3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

  3、黄翅茴香螟(Loxostege palealis Schiffermuller) 危害小茴香的花和果实,幼虫在花蕾上结网。东北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茴香根际附近约4cm深土层中作茧越冬。越冬代成虫7月中、下旬大量出现,8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盛期。防治方法:可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如及早收获脱粒以消灭部分尚未入土化蛹的幼虫和适当早播;发生期用苏芸金杆菌7216制剂喷粉或Bt乳剂500倍液喷雾,或傍晚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一次。

  4、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和茴香蚜(Aphis foeniculivora Zhang) 前者普遍发生,后者分布于广东。成、若虫为害茎叶,特别是嫩梢。

  此外尚有金龟子、地老虎、赤条蝽象〔Graphosoma rubrolineata(Westwood)〕等。

采收与加工1、果实的采收播种当年8-10月果实陆续成熟,即可收获,南方作多年生栽培,第二年以后,成熟期提高。当果皮由绿色变黄绿色而呈现出淡黑色纵线时便可收割;若等果皮变黄,果实脱落,造成损失。小茴香花果期长,果实陆续成熟,最好分批采收。收获后经日晒,到7-8成干时脱粒,晒至全干,扬净杂质即得小茴香果,每亩可收干燥果实50-125kg。2、茎叶的采收小茴香种植于温暖地区及较好的土地上,每年能收割茎叶4次左右,若种于寒冷而瘠薄的地块,只能收割2-3次。一般是在茎叶生长繁茂、已达开花初期或盛期时收割,留茬高3cm左右为宜;留茬过高萌发新蘖不好,影响下次产量,一般等一次产量最高,以后递减,每年每亩约可产鲜茎叶3000-4000kg。温暖地区作多年生栽培者,连续收割3-4年后植株老化产量下降,应更新另地再种。小茴香的果实和茎叶都含有挥发油,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农村可用蒸酒设备提取。留种作种用的果实,应在大田收获时选择生长健壮、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植株或田块留下,等完全成熟时才割回单独脱粒,扬去瘦小颗粒,并在通风干燥地方保存,以备下年播种之用。[1]

食用知识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其茎叶部分即茴香菜。发霉茴香勿吃。茴香菜作馅应先用开水焯过[1] 大、小茴香均是常用调料,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多食会伤目、长疮。

性状鉴别茴香

茴香(20张)

 

小茴香干燥的果实,呈小圆柱形,两端稍尖,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有时带小果柄,顶端残留黄褐色的花柱基部。外表黄绿色。分果呈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结合面平坦。分果中有种子1粒,横切面微呈肾形。气芳香,味甘微辛。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浓味甜者为佳。莳萝子与本品形极相似,甘肃、广西等部分地区有以莳萝子作茴香使用者。《纲目》亦称莳萝子别名小茴香,可见以莳萝子作茴香,历史已久,但二者名实不宜混淆,其药材之主要不同点为:莳萝子较小而圆,分果呈广椭圆形,扁平,长3~4毫米,直径2~3毫米;横切面背面四边不等长,两侧延展成翅状。气味较弱。显微鉴定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小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数列薄壁细胞;油管6个,其中接合面2个,背面每2果棱间1个,油管略呈椭圆形或半圆形式,切向约至250μm,周围有多数红棕色扁小分泌细胞;维管束柱位于果棱部位,同2个外韧维管束及纤维束连结而成,木质部为少数细小导管,韧皮部位于束柱两侧,维管束柱内、外侧有多数大型木化网纹细胞。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长短不一。种皮为1列扁长细胞,含棕色物,于接合面中央为数列细胞,有细小种脊管束。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细小糊粉粒,其中又含细小簇晶;并有少量脂肪油。

  粉末:黄棕色。

  ①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壁稍厚。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个。

  ②网纹细胞类长方形或类长圆形,壁稍厚;微木化,有卵圆形或矩圆形网状纹孔。

  ③油管壁碎片黄棕色或深红棕色,完整者宽至250μm,可见多角形分泌细胞痕。

  ④内果皮镶嵌层细胞表面观狭长,壁菲薄,常数个细胞为一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此外,有内胚乳细胞、草酸钙簇晶、木薄壁细胞等。本品以籽粒饱满、色黄绿、香气浓者为佳。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3-4,再加1%三氯化铁已醇溶液2滴,显紫色。(检查香豆素)

  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0.4%-2,4-二硝基苯肼2mol/L盐酸溶液2-3滴,显橘红色。(检查茴香脑)

  薄层色谱:取木品粉末(60目)2g,加已醚6ml,冷浸4h,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潭用氯仿溶解至1ml作供试液;另取茴香脑氯仿溶液为对照品。分别上点样于同一硅胶G-1%CMC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已酯(8.5:1.5)展开,用2,4-二硝基苯肼试剂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色斑。茴香药用与食疗编辑简介小茴香菜又名香丝菜,嫩叶作菜蔬。果实作调料用,亦供药用,根、叶、全草也均可入药。茴香菜熟食或泡酒饮服,可行气、散寒、止痛。 茴香苗叶生捣取汁饮或外敷,可治恶毒痈肿。营养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茴香烯能促进骨髓细胞成熟并释放入外周血液,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细胞,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详细解释编辑药名茴香

茴香(20张)

 

茴香

  汉语拼音:Xiaohuixiang

  英文名:FRUCTUS FOENICUL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eniculum vulgare Mill.

  别名:茴香、香丝菜、蘹香、谷茴香、谷茴、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处方用名:小茴香、谷茴香。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

  功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理气和中。辛散温通,善暖中下二焦,尤以疏肝散寒止痛见长,为治寒疝要药。

  主治: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宁夏西安镇、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小茴香入药首见于《药性论》,原名蘹香。《新修本草》名蘹香子,云:“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本草图经》除转述《新修本草》记载外,还云:“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本草蒙筌》云:“小茴香,家园栽种,类蛇床子,色褐轻虚。”其后《本草纲目》亦有“苗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等记载。依据上述植物特征,再参考《本草图经》所附“蘹香子”及“简州蘹香子”图的形态考证,古今所用小茴香原植物均为伞形科植物茴香,且早有载培。

  “茴”字声符“回”,兼表意。《千金·食治》:“除口气:臭肉和水煮,下少许,即无臭气,故曰茴香。酱臭末中亦香。”即有去臭气,回复香气之功,以此得名茴香。蘹香,《纲目》:“俚俗多怀之衿衽咀嚼,恐蘹香之名,或以此也。”言“大”、“小”者,《纲目》:“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其他处小者,谓之小茴香。”又八角茴香亦名大茴香,本品比之则甚小,故名小茴香。八角茴香古时多从舶来,小茴香则为本土自产,故称土茴香、野茴香。因形如麦粒,又有谷茴香、谷香、香子诸名。

  小茴香属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粉霜,有强烈香气。茎直立,上部分枝,有棱。叶互生,二至四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丝状;下部叶具长柄,基部鞘状抱茎,上部叶的柄一部或全部成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和小总苞;伞幅8~30,不等长;花梗5~30;花小,金黄色。双悬果矩圆形,果棱尖锐,具特异芳香气。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用药禁忌不良反应:过敏。阴虚火旺者禁服。

  《本草汇言》:“倘胃、肾多火,得热即呕,得热即痛,得热即胀诸证,与阳道数举、精滑梦遗者,宜斟酌用也。”

  《本草述》:“若小肠、膀胱并胃腑之证患于热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得配本草》:“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成分果实所含挥发油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 63.4%),其次为柠檬烯(limonene13.1%),小茴香酮(fenchone l2.1%),其他有爱草脑(estragole4.7%),γ-松油烯(γ-terpinene 2.7%),α-蒎烯(α-pinene 1.9%),月桂烯(myrcene 0.7%),β-蒎烯(β-pinene 0.4%),樟脑(camphor0.2%),樟烯(camphene 0.1%),甲氧苯基丙酮(methoxyphenyl acetone 0.1%)及痕量的香桧烯(sab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油素(1,8-cineole),4-松油醇(4-terpineol),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trans-fencho- lacetate),茴香醛(anisaldehyde)等。果实脂肪油中经鉴定的十六种脂肪酸组成有:10-十八碳烯酸(10_octadecenoic acid 38.0%),花生酸(arachic acid 31.4%),棕榈酸(plmitic acid 21.2%),山嵛酸(behenic acid 2.8%),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2.2%),硬脂酸(stearic acid 2,2%),月桂酸(lauric acid 0.2%),十五碳酸(pentadecanofc acid 0.2%),二十一碳酸(henicosanoic acid 0.2%)等。果实还含豆甾醇(stigmasterol),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由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与大于十八碳的高级醇所成的蜡混合物,β-谷甾醇(β-sitosierol),花椒毒素(xanthotoxin),α-香树脂醇(α-amyrin)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香柑内酯(bergapten)及印度榅桲素(marmesin)药理作用对消化道系统的作用: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小茴香对家兔在体肠蠕动有促进作用。茴香脑2.5×10g/ml对小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浓度增高则出现松弛作用,松弛的肠管对乙酰胆碱亦无反应。小茴香挥发油对小鼠离体肠管初期为兴奋作用,随后则使之弛缓,此松弛作用约为罂粟碱的25%,茴香脑约为28%,茴香酮约3%,茴香醛约为4%,柠檬烯约为2%,桉叶油素约为1%。挥发油作用于豚鼠回肠纵行肌肌束,增强其收缩,EC50为6-7μg/ml。小茴香丙酮浸出物对鹌鹑离体直肠有兴奋作用,有效成分是茴香脑,收缩反应是组胺样作用。将充水的微小气球植入兔幽门括约肌层,记录气球内压的变化观察胃运动,在静注戊巴妥钠抑制胃运动的状态下,口服小茴香24mg/kg,可使胃运动出现有意义的恢复,尤以给药后30分钟和35分钟时,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

  (2)抗溃疡作用:小茴香600mg/kg十二指肠或口服给药,对大鼠胃液分泌的抑制约38.9%,对Shay溃疡胃液分泌的抑制为34.9%,而对应激性溃疡胃液分泌的抑制为33.8%。但小茴香末口服或十二指肠给药,不论对阿司匹林诱发的大鼠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均无明显效果。

  (3)利胆作用:小茴香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汁固体成分增加。

  2、对气管的作用:小茴香挥发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将挥发油溶于12%乙醇给麻醉豚鼠灌胃,可使气管内液体分泌增加,切断胃神经不产生影响,认为此作用不是通过胃反应引起。

  3、对肝的作用:对部分肝摘除大鼠,给小茴香挥发油10天,肝组织再生增加,肝的重量比对照组增加。

  4、性激素样作用:雄大鼠给小茴香丙酮浸出物15天,睾丸、输精管的总蛋白含量减少,精翼和前列腺的总蛋白则明显增加,这些器官的酸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雌大鼠用丙酮浸出物10天,出现阴道内角化及性周期促进,乳腺、输卵管、子宫内膜、子宫肌层重量增加,认为小茴香有雌激素样作用。另有报道,认为有效成分为茴香脑及其聚合物如二聚茴香脑。

  5、其他作用:小茴香挥发油、茴香脑对青蛙都有中枢麻痹作用,对蛙心肌开始稍有兴奋,接着引起麻痹。对神经肌肉呈箭毒样麻痹,肌肉自身的兴奋性减弱,由小茴香提取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肿瘤作用。挥发油对真菌孢子、鸟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灭菌作用。治疗箝闭小肠疝:取小茴香15g,小儿减半,用开水冲泡成茶热服,每服1小碗。服后15分钟,患者自觉肠鸣,腹内咕咕作响,嗳气矢气,腹股沟处及阴囊肿物随即消失平复,疼痛骤然消除。服药15分钟后不效者,可按上述再服1次,半小时后不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以此法治箝闭性小肠疝15例(其中小儿7例,成人8例),除成人2例服药无效行手术治疗外,其余13例均治愈。另有报道用小茴香15g,开水冲泡热服,局部热敷,并轻轻按摩阴囊,治疗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痊愈6例,2例无效。治疗睾丸鞘膜积水和阴囊象皮肿:用小茴香15g,食盐3.6g,共炒焦为末,再加青壳鸭蛋1个,同煎为饼。睡前用酒送服,4日为1疗程,休息5日,再服第2疗程。经1~7个疗程治疗,64例中有59例治愈,无效5例。十二指肠溃疡:炒小茴香30g,何首乌60g。装入纱布袋,与猪肚1只同煮,分为9份。吃肉喝汤,每次1份,每日3次,每3日1剂。12剂为一疗程。治疗10余例,疗效满意。尿路结石:小茴香20g,开水冲泡代茶饮,于1.5小时内服完。旋即电针肾俞、膀胱俞、阿是穴及同侧足三里,然后跳跃跑步0.5小时,每日1次。治疗37例,结果排石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4.6%。

  5、治疗小儿脐周腹痛:小茴香散(小茴香4~6g,丹参6~12g,木香4~6g,砂仁4~6g,白芍6~12g,台乌药4~6g,党参4~6g)。水煎服,每日1剂。(《中医杂志》199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炒小茴香30g,何首乌(生熟均可)60g,猪肚一个。先将猪肚洗净,再将小茴香、何首乌用纱布装好扎口,加水适量,三物同煮,以猪肚烂为度,取出纱布药袋,将猪肚连汤分9份,每次1份,日3次。12个猪肚为1疗程。(《湖北中医杂志》1981与吴茱萸相鉴别吴茱萸与小茴香二者皆味辛性温热,均能温中、散寒止痛,同可用治胃寒脘腹疼痛,寒滞肝脉、寒疝腹痛,以及经寒痛经等症。不同之处在于:

  小茴香:长于理气和胃,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者小茴香多用。

  吴茱萸:辛散苦降,性热燥烈,有小毒,善于疏肝下气,善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巅顶头痛、呕吐涎沫,胃寒呕吐,肝火犯胃、胁痛吞酸等症。同时,吴茱萸又能燥湿,助阳止泻,又可用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等症。[1]

烹调小茴香菜肴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学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上一篇:食堂承包和蔬菜配送中心 一键式解决员工饮食问题 下一篇:经常吃胡萝卜有助降低血糖